建湖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
建湖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
全文检索   
农业保险面临的风险应引起关注
发布时间:2017-02-22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来源:

 农业保险在为农村种养业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,自身也面临许多经营和管理上的风险,这些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,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,进而波及广大农户的经济利益。对此,笔者以大连庄河市农业保险运行情况为例,厘清风险形式,提出防范建议。

  经调研,庄河市农业保险主要面临以下风险:
  管理风险。目前,县域农业保险业务多数是由乡、村协保员具体办理,保险公司只负责业务指导,关注的是业绩,忽视对协保员的教育、培训,整体管理不到位。实践中,对农户投保、理赔等信息资料未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回访和监督。同时,县域普遍未设立保险监管机构,未能对农业保险投保、勘查、理赔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,从而降低了农业保险的社会公信度。这种内松外散式的管理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保险的风险。
  灾害风险。县域农业自然灾害具有损失大、发生频率高、事先难以预测等特点,给农户、政府、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往往是无法评估和防控的。诸如投保苹果树、设施大棚、农业大田等农业保险,因冰雹、水灾、疫病等巨灾产生的风险,使保险公司赔付率高达2倍多。由于地方巨灾风险分散补偿机制不完善、难落实,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仅能依靠保险公司理赔弥补,加重了保险公司财务负担。
  制度风险。县域农业保险制度执行不到位、落实难。如投保农业保险的16.5万农户中,有的自填保单,未履行保险条款义务,执行核保、与农户核实签字制度存在一定难度,违规经营风险在所难免。调查了解,有些投保农户未按良种补贴亩数进行投保,甚至出现个别村屯干部与保险公司协保员内外勾结,替代农户缴纳未投保部分,理赔时谋取保险资金或财政补贴,最终为虚假承保、替保、垫保和冒保等埋下风险隐患。
  市场风险。2016年,庄河市粮油作物投保农业保险的为101万亩,占比90%,涉保农户增长15%,农作物、果树、生猪等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000多万元,但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,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风险。以农作物玉米价格为例,2015年市场价格1.20元/斤,2016年下降到0.65元/斤左右,降幅44%。扣除种粮成本,农户收益寥寥无几,导致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,不情愿参加农业保险的现象逐渐增多,为农业保险持续发展带来阻力。
  道德风险。县域农村农户具有耕地分散、保额小、涉及面广等特点,为勘察理赔增大了难度,极易发生道德风险。比如,有的农户缺乏农保知识且诚信度低,投保目的不明确,灾害自救不积极;协保员责任心不强,业务不熟练,对政策、制度了解不深入;农户与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,道德风险逐渐显现,损害了农户的切身利益。
  根据农业保险风险的形式和产生原因,笔者认为,农业保险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,保险公司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:
  一是践行风险管理理念。保险公司应转变农业保险是国家政策性保险的观念,主动配合监管机构及时开展事前、事中和事后监督。培养保险人员全面风险管理的主体意识,严格按照《农业保险条例》等法规开展农业保险经营活动,以管控风险。
  二是建立风险分散机制。在加强灾害预警和监测的同时,逐步建立风险分散等再保险运营机制,分散并控制保险赔付风险。细化理赔流程,确保查勘定损工作做精、做细、做专。逐渐把灾害风险分散到定责、查勘、定损、理算、核赔和自救过程中,惠及农户保险收益,实现灾害风险最小化。
  三是优化内控制度设计。农业保险制度的设计需要切合实际操作并具有可行性,实践中能够落到实处。如协保员培训管理制度、定期风险评估制度、检查考核制度、承保理赔制度等执行中必须严格、规范。真正做到“五公开、三到户”,保证制度执行与操作不出偏差。
  四是关注市场价格变化。在县域农业保险基本覆盖农、林、牧、渔各主要农业产业后,将向农业产业链、流通领域、农产品质量及价格风险等延伸。而农户关注的不仅是保险惠农价值,更关心农产品价格,二者互补而关联。因此,要关注农作物市场价格变动,合理定位保险政策和经营策略。
  五是增强风险防控能力。加强宣传活动,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,真正明确其意义和权利义务,解除农户投保易、理赔难的后顾之忧。规范协保员从业行为,开展培训教育,遵守职业道德,帮助研判各环节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,增强防范能力。